当前位置: > 尊龙人生就是博新版E皆来就送38 >
尊龙人生就是博新版E皆来就送38农田里,科技专家一茬接一茬来,讲座、实操,“干货”满满,农民乐享“科技大礼包”,乡村振兴后劲足;学校里,科技大篷车携带各类“奇珍异宝”,让孩子们大饱眼福,一颗颗深藏心底的科学种子被激活;学校校长、医院院长、农技站站长等纷纷加入基层科协组织,“八仙过海”各显其能,基层科技服务“内力”不断增强……
去年,郊区科学技术协会在区委、区政府的领导下,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立足职能定位,团结带领全区广大科技工作者精准施策倾力服务,科普活动蓬勃开展,科协组织覆盖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向基层延伸,人才凝聚、人才服务能力显著增强,让科技力量更汇聚、城乡百姓更受益,有效服务了全区经济社会发展。
“目前,郊区共有3298名科技工作者,其中包括39名学校校长、10名医院院长、8名农技站站长。全年有24名‘三长’纳入到乡镇科协领导班子,实现了7个乡镇全覆盖……”2019年12月省科协“3+1”工作培训班上,郊区科协主席马丽君作为县区科协代表作了经验交流发言。
近年来,《关于在全省开展“3+1”建设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的通知》《郊区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》《关于进一步推进各乡镇“3+1”建设提升基层科协组织力的通知》陆续出台,为夯实基层科技服务网络划出了一条条“硬杠杠”。
“所谓‘3’就是指吸纳医院院长、学校校长、农技站站长‘三长’进入乡镇科协领导机构兼职或挂职,‘1’是指区科协加强指导。”马丽君说,从2019年5月开始,就有不少医院院长、学校校长、农技站站长主动加入科技志愿者服务队伍,带动医院、学校、农技站、科普e站等领域工作人员,共同组成了郊区支队、农业农村局分队、医疗分队等志愿者队伍,为广泛开展科普志愿服务打下坚实基础。
荫营镇卫生院院长李云来带领医务人员多次开展义诊,为村民讲解健康知识、发放健康手册;旧街乡桃苑学校校长郭瑞斌克服学校师资不足的困难,开足开齐科学课程,让学生走近科学、爱上科学;杨家庄乡农技站站长张海燕在科技扶贫活动中,积极送学上门,将《科普知识宣传读本》送到村民手中,并面对面答疑,有效提高农民的现代化种植养殖理念……科普志愿服务中,一批“讲政治、懂科技、爱科协、能干事、愿服务”的“三长”涌现出来,通过“3+1”建设,以“三长”为代表的各领域佼佼者在乡镇科协组织建设中发挥着作用,不仅完善了科协的干部队伍,也推动了科协组织进一步向基层延伸。
去年8月下旬,郊区科协还组织各乡镇科协的“新鲜血液”——“三长”赴天津市科协参加培训。“相比发达地区,我们的差距还很大,所以要珍惜每一次学习交流机会,把外出取回的‘真经’运用于本地实践。”郊区人民医院副院长史振慧说。
转动手轮,通过齿轮、链条、皮带、连杆等几种传动机构,锣鼓锤顺利敲响锣鼓。孩子们亲自动手加上老师的一番介绍,引发了一系列新的思考:自行车的行驶采用了链条传动、安检机上的输送带运用了皮带传动、机械表的指针采用了齿轮传动。“生活中忽略的科学现象,在这里都能‘活’起来,一个知识点能串起多个相关的知识点,孩子们在玩中学、在学中玩,既有意思又有意义。”带领学生参观科普展品的郊区实验小学教师王满财说。
这是2019年12月在郊区科协和区教科局联合举办的“科普展品”进校园巡展活动中的一幕。无独有偶,一批科学展品也陆续入驻郊区青少年活动中心。将阿基米德螺旋机构、棘轮机构、同步带机构等各种机械原理集合在一起的“小球旅行记”,能立体展示太阳、地球、月亮关系的“多功能三球仪”以及通过电子屏实际操作的“报警训练”“餐桌上的安全”“地震避险”等科普设备,将活动中心展示内容变得丰富而有趣。“这段时间,我们正在抓紧调试,预计春节前后就能对孩子们免费开放了。”郊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办公室主任张波介绍。
一年来,“科普大篷车”载着各类“奇珍异宝”开往郊区39所中小学,为孩子们送上了一道丰盛的“科普大餐”。雅格布天梯、椎体上滚、全息照片、光纤传输仪、3D打印机等,这些原本在科技馆才能见到的设备,与孩子们来了个“亲密接触”。“流动”的科学课、五花八门的科普知识、新鲜刺激的科技体验,让孩子们大呼过瘾。
“科技需要‘高精尖’,科普则要‘贴民生’。”马丽君说,根据《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》实施重点,他们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作为科普服务的重心,运用好“科普大篷车”这一抓手,进一步突出科普工作的大众性、基层性、基础性,除大力推进“科普展品”进校园巡展外,还广泛开展科普宣传和教育活动进乡村、进社区、进企业。“本着走进基层、贴近生活、服务群众的初心,开展定时定点巡展活动、各类科技周和主要纪念日主题科普活动,科普工作常态化正在向纵深发展。”郊区科协工作人员李璐说。
线下“科普大篷车”马不停蹄,线上的科普传送同样也“步履匆匆”。在郊区科协的努力推动下,科普中国乡村e站已覆盖4个村,社区e站已覆盖1个社区,校园e站已覆盖1所小学。
汉河沟村是科普中国乡村e站覆盖村之一。看似不起眼的机器终端上,人们只需轻触电子屏幕,国家大政方针、科教、农业、扶贫、市场动态等内容就“跳”了出来。汉河沟村村委会副主任张金芬说,科普e站满足了各个年龄、阶层居民的需求,还可通过手机客户端移动阅览,并通过朋友圈分享给好友,使群众学习科学知识变得更方便。
农闲时节,郊区锦丰种植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的教室里人气“爆棚”:中药材种植技术、养蜂技术、小杂粮种植销售、农机使用保养……针对不同的农民受众,课程设置五花八门。“每次田间课堂开课前,我们会提前通过旧街乡政府发布消息,附近的虎峪村、枣园村、南沟村等的农业合作社成员、村民报名很踊跃。”锦丰种植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工作人员闫艺清介绍,他们会在不同季节,针对不同农作物特点,精选培训内容,采用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推广方式科普农业知识。
“除了每季度一次的固定课程,根据农民需要,也会不定期开课,有时在教室,有时在田间,有时入户指导。只要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,我们就集中探讨解决之道,力求攻克难题。”锦丰种植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负责中药材种植技术培训的说。
近年来,郊区科协依托部分优秀的专业合作社、家庭农场、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了一批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,被农民们形象地称为“田间学校”。以田为校“送干货”,内容丰富的理论和技能培训,受到了农民朋友的欢迎。“通过培训学习,农民在引进新品种、运用新技术、开辟新模式上有了新突破。”马丽君说。
从去年年初郊区响应“全省百万农民冬季培训工作”,在西南舁村牧森林场首次开班培训,到锦丰种植科普惠农中心服务站、融昇园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、北庄鑫海种植专业合作社、山头村永亮农机专业合作社、佳禾蜂业专业合作社、汉河沟村乡村e站等特色培训相继开展,不少农民通过“线上+线下”的学习,掌握了中药材种植技术、果树栽培技术、水肥一体化灌溉技术、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先进农业技术,回村后又教授给其他农民,受训农民达10000余人次。科技之光正在照亮乡村振兴之路。 (任继萍郭鑫璐)
使用大于1366*768分辨率/IE10.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
Copyright © 2002-2017 DEDECMS. 织梦科技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